top of page
Search
Writer's pictureJoanne Chen

01-工作筆記-關於cues


劇場工作的過程中,我們常常看到行程表(schedule)某個時段會寫著「paper techs」,但真的在工作時間中能夠友善做到這部分的幾乎從來沒有,多半的paper techs會淪為紙上的換景練習,或是俗稱「過換景」。但實質上真的有實質幫助的paper techs通常會要在進劇場前就應該發生;如果要到進劇場後發生,就需要有三個前提,第一工作時間很長,足夠排進行程表;第二你的影像設計及燈光設計在劇場空間正焦頭爛額裝臺的時候,他們已經完成他們的畫面功課,也就是已經擁有了他的cue numbers;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就是你的導演知道這件事之於他的重要性,他知道他必須參與在「paper techs」裡,他需要確認他已經友善的在行程上讓各部門足以完成大家的工作。


大部分的設計群在製作期間進劇場前已經有明確的cues,但為何常常遲遲無法提供舞臺經理做功課?主要原因都來自兩個,第一往往是尚未真的跟導演確認及討論過,所以他也無法交予你明確的cues;第二便是有著一個把舉旗不定當作對藝術有堅持的導演。以上的現象絕對不是在說燈光設計及影像設計的工作面向而已,服裝設計或是道具設計也時常出現這樣的窘境。「可以提供我服裝清單嗎?」「沒辦法喔,導演一直改我手上還沒有清單」這是我曾經在進場前三天收到的回覆,一個上百套衣服的演出,要進場了,我還在猜心,甚至通靈。


每次工作過程中對於cues的紀錄都可以分成兩大塊,第一塊是在排練場就已經明確溝通及討論過的,例如轉場是暗場換景,開場音樂先進,演員這場離開場上需要直奔快換或是影像先進燈光再收;第二塊便是劇場才能看見的內容,音樂哪一個重拍要走哪個燈光畫面,或是每個部門之間cues的時間關係,最重要也最容易造成我們技排堵塞的是那些因應劇場空間或是創作者臨時感受而增加的部分。要讓技術排練順利進行,我們都需要提前部署讓那些「因應劇場空間或是創作者臨時感受而增加的部分」降至最低,但往往我們還沒進到空間,那些因為空間而來的困難不是我們能夠想像的,並且人也不是我們可以控制的,那些因為進到空間或是突然擁有靈感的過程也不是我們能夠拒絕的。所以退回防守,我們只能認真守緊那些可以確認的部分。


CUES定義

在劇場工作甚久的工作者可能會想,cues的定義有什麼特別需要被說明的呢?但我必須說這些年在我面對到的operators中有許多人真的很年輕,很新鮮的肝,他們對於「cue」的定義真的會更新我的三觀。有些可能已經用他們的方式在學校執行多年,有些可能過去他都是執行,在他們心裡的執行定義就是gogogo。如果今天有一個剛踏進劇場的夥伴問你「什麼是Cues」?你會怎麼回答呢?百分之八十的情況下我們都會想回答「Cues你都不知道,你來劇場想幹嘛?」但真的沒有人先天是了解這些的。另外百分之二十我們會想回答「你的老師沒有教嗎?」問題來了,究竟是老師沒教,還是學生資質駑鈍,我們無從考證。我通常會回答這些新鮮加入的朋友「Cue在動詞是提醒;在名詞是變化點」。「我會Cue你」-是我會提醒你執行;「燈光Cue 2 準備」-被編號為2號的燈光變化要預備了。


Cue這個詞其實因應網路及媒體的發達,漸漸地大家對它都不陌生,只是使用方式進到劇場後它就有屬於它的專屬定義。Cue點即為變化點,有分為需要提醒執行及自走執行(auto-cue)的,原則來自於單一Cue與其他Cue的關係,在日本的工作習慣中,舞臺監督工作範疇不包含 call cues,他們非常能夠並且得意他們都是按照戲的節奏(flowing)自己執行。在他們的價值世界是好事,他們塑造大家長時間工作的默契,但如果今天要與我們合作的時候,認定事情應該是如此,就會是災難。


2017年首次與日本導演流山兒祥老爺爺合作的時候,我已經在這個工作方式差異中死了千千萬萬次,當然有很多劇組夥伴俗稱的非戰之罪,但過程有點辛苦。因為這是一齣2016年已經在嘉義首演過的戲碼,所以我有完整的演出帶及劇本,但因為一些原因我並沒有拿到前一次演出的Cues及結案報告。排練及做功課過程中發現,這個戲每個重要的大場面,燈光及音樂都有許多需要配搭的Cues,機關槍聲、爆炸聲、轟炸機以及東西掉落聲,一個個零秒進,零秒出的變化點對於舞監來說是最大的挑戰。但導演組有他們的一些堅持,希望一直跟著排練的音樂音效執行每天跟著戲的節奏呼吸auto-go,不由舞臺監督call cues,他們相信跟著排練的助理對於音樂的節奏及呼吸掌握會比稍晚加入的舞臺監督來得好。這是山兒爺爺2016年與臺灣舞監工作後留下的既定印象,七十幾歲的老人家一旦認定了某些事,我們很難用語言去說服他,加上日文我可是一句也不懂。但我的經驗告訴我,這樣的執行方式行不通,在日本他們所有執行者會因為劇團習慣及資源讓大家「在一起」工作非常長的時間,甚至他們認為在演出中間能夠有稍微的變動是對於戲的熱愛,所以那次的演出他們也傳授臺灣的音樂音效執行live這個軟體,也從日本買了一些相關操作設備。當這樣的模式移植到了臺灣,真的是災難的開始,執行對於軟體及介面再怎麼練習都無法真正達到內化,很多緊急大場面執行者要自己非常仔細盯著舞臺觀看,甚至由自己下決定變化點是否該執行?最後就是演出中間有任何出乎意外的臨時狀況,真的沒有其他心力可以解決。但為何在日本可以?在臺灣我們猶豫了?其實就是我們不能只移植工作某些部分片段或角色,今天在日本遇到這些臨時狀況,不call cues的舞台監督就會衝在第一時間去協助解決這些問題。


工作模式中,因為用Live軟體run shows所以在音樂音效執行的定義上,幾乎沒有所謂的Cue No.這個設定,所以在我的prompt book,它就是一個一個的代名詞。然後我們就討論好,部分音樂音效auto-Cue,部分音效由我統一call(可能是一些重要的轉場,或是與燈光相關),最後就是還有部分的效果由音樂音效執行幫我call燈光執行,所有的方式目的只有一個,確保每個短秒數的變化點同步,不要像是執行有誤。



CUES編號

每一次遇到製作編制中小看音樂執行、影像執行以及排演助理工作範疇的時候,我們心裡就會拉起警報,尤其是在Cues的編號。我以為活在先進的2021年,已經不會有認為「執行就是一個有手指會聽call就可以勝任的職務」的觀念,但我發現世界永遠比我們想像的更強壯一點。在國外有些Cues沒有這麼繁複的狀況下,我曾經看過他們為了讓燈光及音樂不要混淆,而把音樂Cue編號改成A-Z,他會標示SQA、SQB...,但我一直沒有這樣嘗試過,我也希望盡量不要,原因是英文字母對我來說不夠直覺。


不論你過去是什麼工作職務,即便你已經是劇場設計老手,我想應該可以重新說明一下關於Cues編號這件事情。Cues的編號對舞臺經理有很重大的意義及工作影響,我一定要說明這不是絕對,但是會希望大家都能夠同理在臺灣環境常常要短時間消化大量變化點的我們,如果可以請盡量「預留空間」及「使用整數」,我們將會感激不盡。每個舞臺經理在call show,真正的身體記憶是從技術排練開始,即便前面有時命比較好有Fix,但我們都還在處理其他事情,直到了我們手上有完整的Cues,我們才真的可以開始練習,call它的方式、順序及節奏,我們希望我們能夠抓緊每一個timing,不只是對於執行點,甚至是讓工作人員舒服的準備時間點。但此時如果我們的劇本充斥著我們一個都背不起來的數字,或是常常造成舌頭打結甚至誤植的數字,我們會很沮喪,工作夥伴會很困擾。當然很多時候是進到劇場的調整,所以我只能說盡量,因為有些工作夥伴排Cues的時候完全沒有特別的留意。


再來便是真的只有新手才會犯的錯誤,我有時會有機會進場前已經先獲得Cues List,百分之九十的機會來自排演助理兼音樂音效執行,因為他們每天都在排練操作,所以Cues的順序及時間點穩定性相當高。熟悉這部分的朋友都知道現在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音樂及音效是用QLab作為執行軟體,所以他們直接bundle一整個資料夾給我們即可,但是我會看到他們把所有需要舞監call及不需要call (auto-follow/continue) 的都用了內建排序編了號碼,這會讓拿到檔案的人無法釐清內容狀態,最簡單的便是那不需要Call的變化內容編號都呈現空白即可。另外一個讓我相當害怕的狀況是,因為隨著排練滾動調整,會有新增及減少的Cues,謹記希望提供「同理整數」的好孩子們,他們會將新增在Cue3 及Cue4中間的新Cue稱作Cue5;或是更新了Cue的命名,把原本Cue4改成Cue5,將新安插的稱為Cue4。如果當你決定這麼做,請拜託務必跟你的舞臺經理討論溝通,因為這是一個工作統一邏輯的問題,他是否有足夠時間更新原本抄好的所有的數字?他是否就此會擔心進場技排過程你也會如此操作?這些會讓我們在最高壓的技術排練中措手不及。


最後我想說說我曾經遇過我最喜歡的燈光設計及影像設計編號方式,他們非常細心的盡量把預寫好的畫面內容編號為整數,將Fade Out都取名為點五。例如影像畫面Cue14,此畫面的fade out便是Cue 14.5 ,這真的讓我在技排完可以把多數的cues號碼用身體記憶下來,我們的身體對於這些熟悉有記憶後,我們就可以更專心地融入這個演出,跟著節奏氛圍及表演者一起往前;當我們身體熟悉有記憶後,演出現場有任何突發狀況,我們就比較能夠冷靜從容去面對及處理。


 

一人一點同理,救救舞臺經理


Photo by小軒

223 views0 comments

Comments


Post: Blog2_Post
bottom of page